top of page

[Gift] 傅老與他的世界遺產地圖


BY EME

年底得知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傅老在今年初要退休,研究室的大學長姐們要精心籌備一個退休及六十歲大壽的餐會,和好友EME如火如荼的計畫著要怎麼樣給老師一個難忘的禮物來表示我們對他的感謝及崇敬之意。

我們構想著要怎麼用各自的專長來合作,經過一番的討論之後,EME最用她拿手的專長手繪記錄著她看到的世界,我則是用我拿手的印章來呈現。

《傅老與他的世界遺產地圖》

記得研究所當傅老師西洋建築史這門課的助教時,老師說上課所有簡報上的照片都是親自去到現場拍攝。我們常常喜歡跟老師開玩笑的說著,老師的護照根本是一年換一本嘛!

我們送了這個禮物給老師,底圖是EME手繪的世界地圖,印章則是分別為世界遺產及UNESCO的標誌,讓老師將曾經去過或將來要去的地方蓋上印章;另外則是小的手帳印章分別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及複合遺產三種,要求老師出國時務必帶在身上,能讓老師蓋在明信片加著美景一起寄回來給他的學生們。

這個是一個持續變動的禮物,也希望可以成為和老師共同創作的作品,希望老師再來的退休生活也帶著這些小印章們一起遨遊。有朝一日要舉辦世界遺產印章展時,還要厚著臉皮跟老師借來展呢!

BY EME

BY EME

《台灣沒有巴洛克建築》

另外也刻了兩個印章,一個是老師最喜歡說也最不厭其煩說的建築觀念。

台灣沒有巴洛克建築,台灣的報章雜誌媒體介紹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時,存有太多誤解,幾乎所有的台灣老街都被冠上巴洛克建築,巴洛克一詞也過度被濫用。

「在西方,巴洛克(Baroque)建築出現於大約從西元1600年到1750年之這段期間,這時候在藝術史上呈現出一種新的風貌。因此從時間軸上來看,台灣興建築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日治時期的建築跟本無法與真正的巴洛克建築同步。另一方面,巴洛克其實並不存在著一個特定的式樣,只能夠說是有一種共同之趨向。巴洛克一詞,可能是源自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思為一種不規則形狀之珍珠。巴洛克時期可以說是一如它的藝術一樣,多采多姿,寬大、動感、明亮、戲劇化、熱情、激情、誇大是西方文明最富表現的年代。在此時刻,歐洲不同國家的人們創造了最適合他們自己的藝術形式。這種表現的多樣性更因密集的交通接觸及形式交換而加劇。巴洛克時期之擴張特點甚至在伽利略及牛頓新發現之幫助下,超越了地球。但毫無疑問的,羅馬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及建築之發源地,在此藝術家們及建築師們創造了新的風格。從意義與表現上來說,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當然也不是巴洛克建築。」~〈它們不是巴洛克建築傅朝卿〉,2004.10.30 延伸閱讀

老師在每一場對外公開的演講若有機會都還是會不厭其煩的去傳遞這樣的知識和訊息,就如同老師三十年來的教學及一直以來致力於台灣文化資產保護的關注和用心。

BY YICHEN

《傅老與屋頂上的蔬菜水果們》

EME在畫世界遺產標誌時也將老師在他家屋頂上種的各式水果蔬菜畫進世界遺產的標誌上,以及用檳榔、芭蕉與芋頭取代西洋植物的圖樣,也讓老師能隨身攜帶蓋在他想蓋的地方。

BY YICHEN

BYE YICHEN

-

老師的徒子徒孫們一同聚在一起,感謝老師的真心教誨,送給老師這個禮物時,大夥圍過來看我們的禮物發表會,邊講著我們創作的發想也一邊感謝的想著這才是老師送給我們的禮物,我們一直做著自己喜歡做開心的事,就像他一樣呀!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